《勞動合同法》將于明年開始實施,但航空、銀行、石油、電信等行業的許多大型國有上市公司,紛紛在年底前突擊把一些老員工改為勞務派遣,刻意規避《勞動合同法》中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本以為要被新勞動合同法打入冷宮的勞務派遣行業,反因這部法律而繁榮起來(12月13日《南方周末》)。 盡管有關部門、專家學者一再公開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做出正面解讀,但是這些解讀的聲音還僅僅處于概念階段,沒有實例參考,因此還無法對企業形成實質影響。 不能不說,《勞動合同法》針對勞動者在市場中的弱勢地位,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有所加大。但是良好的初衷,在當前復雜的社會條件下,卻存在著 “兩頭踏空”的風險。一方面,基層工會組織不夠完善,功能相對薄弱。單純依靠法律一途,對于談判能力不強的單個勞動者來說,保護的有效性未必很高;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對企業的規避行為缺少相應的預案,類似“加大勞務派遣”這樣的規避行為,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法對勞動者保護的“含金量”。可是,如果任由勞務派遣成為用工方式的主流,筆者認為其潛在危害起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所得稅流失的風險。據報道披露,如果企業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不能納入公司成本。但是只要通過勞務公司繳納就可以納入成本,企業所得稅就降了下來。如果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勞務派遣無疑“派”掉了相當一部分所得稅。 其二,沖擊法律嚴肅性的風險。就在用人單位紛紛規避一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勞務派遣公司卻在迎“險”而上。在我看來,勞務公司可能覺得,法律越嚴得超越現實,就越不具有可操作性。換言之,概念上越是“嚴苛”,實踐中反而越保險。 其三,勞動者權益在“用工”與“派遣”雙邊操作下,有被邊緣化的風險。大家在一個單位工作,本來都是同事,尤其是本該成為企業中堅的老員工,反倒在大行其道的勞務派遣中,成為“別的單位的人”,人為創造了一個新的、低人一等的“派遣工階層”,不用說對勞動者經濟利益上的種種不利,感情的失落就足以形成一個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立法者自認為做了足夠嚴苛規定的勞務派遣,反而成為眾多企業集體規避新法責任的缺口。這個缺口要不要堵上,能不能堵上,以怎樣的方式堵上,是對立法及司法機關的很大挑戰。 天津勞務派遣|天津勞務外包|天津臨時工|天津寒假工|天津暑假工|天津開發區勞務派遣公司|塘沽勞務派遣公司|天津人力資源外包|天津生產線外包分包 招聘人才 招聘網 招聘會 招聘信息 臨時工 招聘操作工 學生代理 !歡迎有資源的社會工頭、學生代理、各大院校組織前來洽談合作 聯系人:孫姐 聯系電話:13312189208 地址:天津開發區第一大街洞庭路10號 更多相關勞務派遣信息參看——http://www.haoyutonghr.com 更多相關勞務派遣信息參看——http://www.whowhere.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