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的漸失,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將倒逼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我國經濟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資源的供給,生產處于一種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的數量型粗放型增長方式,這種依賴廉價勞動力的人口紅利只是有利于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從長遠看不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人口紅利的漸失,廉價適齡勞動力的減少,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加速喪失競爭優勢,將倒逼我國經濟由粗放式增長轉向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的集約型增長。 人口紅利的漸失,企業招工難,將倒逼企業改變經營方式和轉型升級,推動企業由依靠用工數量經營向提高經營質量方向轉變。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普通勞動力日趨緊缺,高素質人才爭奪加劇,勞動力價格不斷上升,企業依靠低成本勞動力來獲得競爭優勢的時代漸行漸遠,這將推動企業不斷進行轉型升級,降低對低成本勞動力的依賴程度,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力度,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附加值,使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推動企業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 人口紅利的漸失,將使人力資源開發方式發生轉變,由以前的數量規模型開發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質量效益型開發轉變。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主要是通過使用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資源來獲得競爭優勢,注重的是勞動力的數量。而人口紅利的漸失,有利于改善我國勞動力就業壓力,促進勞動力實現更為充分的就業,推動人力資源開發方式由數量規模型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質量效益型轉變,使企業更加注重員工素質的培養,推動勞動分工、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更趨合理化。
|